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淘宝 补单 抖音
查看: 66688|回复: 0

用理性消费破除直播带货“低价幻觉”

[复制链接]

16

主题

43

回帖

10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103
发表于 昨天 20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

5月9日,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直播带货消费提示。提示直指行业乱象,提醒消费者科学认知、理性消费,警惕“全网最低价”“限量秒杀”“5秒下链接”等宣传,帮助广大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,维护自身权益。



一图读懂直播带货消费提示(上下滑动见完整图片)

近年来,直播带货凭借直观体验和互动性等优势迅速崛起,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。但虚假宣传、价格陷阱、售后缺位等问题也随之凸显,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,也有损行业形象与声誉,不利于直播带货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监管部门此时发声,既是对市场秩序的规范,也是对消费理性的引导与保护。

直播带货的兴起重塑了传统消费模式,但其野蛮生长也增大了监管难度。某些主播惯用“网上、史上最低价”“秒杀、限量”等话术制造紧迫感,刺激冲动消费,而消费者则往往会因信息不对称陷入“低价幻觉”。还有部分商家虚构原价、夸大功效,甚至以次充好,利用直播的即时性逃避责任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交易通过个人社交账号或临时链接完成,脱离平台监管,消费者维权更加艰难。此次提示明确指出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平台、保存交易凭证,正是针对这些漏洞,有的放矢,切中要害。

理性消费是抵御营销陷阱的关键。直播间的氛围容易让人产生“不买就亏”的心理,但所谓的“低价”实际上很可能经不起比价工具的检验,是“馅饼”还是“陷阱”还须谨慎防范,理性甄别。此次提示建议消费者核验商品资质、留存宣传证据,实质是倡导一种“慢消费”态度——在狂热叫卖中保持冷静,用证据意识对抗虚假承诺。尤其对于保健食品等特殊商品,更需警惕“特效保证”等话术,科学认知产品功能,避免被伪概念收割。

当然,规范直播带货不能仅靠消费者的自我防卫,还需平台与监管联合发力。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,完善商家资质审核机制,建立便捷的投诉通道;监管部门则需细化直播营销规则,对虚构价格、刷单炒信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。

直播带货的本质是消费,而非娱乐秀场,更不是法外之地。商业的成功不能建立在误导和欺诈之上,任何商业模式的创新都不应偏离公平、诚信的底线。平台与商家不能只顾流量与利润,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。监管部门的提醒,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必要一步,也是督促平台与商家共同守法自律的重要信号。

图源: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

编辑:赵鑫





更多精彩文章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圳论公众号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 电商在线-淘江湖淘宝卖家论坛 ( 湘ICP备2021012076号|湘ICP备2021012076号 )

GMT+8, 2025-5-10 05:27 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