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平台,涵盖几乎所有品类,在多个国家建立本地网站(如amazon.com、amazon.co.uk、amazon.de等),建立全球仓储和配送中心,支持快速配送,实现了全球化销售。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世界巨头。
亚马逊的业绩情况
2月6日亚马逊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,2024年实现了6380亿美元的营收,同比增长11%,净利润592亿,同比增长95%。
其中在线商店是最大的业务,根据2024年Q4的数据,在线商店业务占比40%,第三方卖家服务占比25%,AWS占比15%,其中AWS业务增长最快,同比增长19%。
亚马逊的发展历程
1. 初创阶段(1994-1999)
1994年:杰夫·贝索斯(Jeff Bezos)在美国华盛顿州创立亚马逊,最初专注在线图书销售。
1995年:亚马逊网站正式上线,并售出第一本书。
1997年: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上市。
1998年:开始扩展产品类别,增加音乐和影视产品。
1999年:推出亚马逊拍卖(Amazon Auctions)和zShops(小型商家平台),尝试进入第三方市场。
2. 快速扩张阶段(2000-2009)
2000年:推出“亚马逊市场”(Amazon Marketplace),允许第三方卖家在平台上销售。
2001年:首次实现季度盈利,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。
2002年: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(AWS),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云计算服务。
2005年:推出Prime会员服务,提供免费两日送达服务,极大提升了用户粘性。
2007年:发布Kindle电子阅读器,进入数字出版领域。
2009年:收购Zappos(在线鞋类零售商),进一步扩展品类。
3. 全球化与技术驱动阶段(2010-2019)
2010年:亚马逊全球开店(Amazon Global Selling)项目启动,帮助卖家进入国际市场。
2011年:推出Kindle Fire平板电脑,进军硬件市场。
2013年:推出亚马逊无人机配送计划(Prime Air),探索未来物流技术。
2014年:发布智能音箱Echo和语音助手Alexa,进入智能家居领域。
2015年:亚马逊市值超过沃尔玛,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零售商。
2017年:收购全食超市(Whole Foods Market),进入线下零售领域。
2018年:亚马逊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,成为继苹果之后第二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公司。
4. 多元化与创新阶段(2020年至今)
2020年:新冠疫情推动电商需求激增,亚马逊业绩大幅增长,同时加强物流和云计算业务。
2021年:杰夫·贝索斯卸任CEO,安迪·贾西(Andy Jassy)接任,专注AWS和新兴业务。
2022年:亚马逊继续扩展全球市场,特别是在印度、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。
2023年:加大对人工智能和生成式AI技术的投入,优化物流和广告业务。
亚马逊的电商模式
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卖家占比超过 50%,2023 年中国卖家合计为亚马逊贡献近3成GMV。
目前,亚马逊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荷兰、瑞典、比利时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、印度、阿联酋、沙特、波兰和巴西等19大海外站点已面向中国卖家开放。亚马逊的电商模式有3种,分别是VC模式(Vendor Central ) 、SC模式(Seller Central ) 和全托管模式:
VC 模式:亚马逊最早的模式之一,是亚马逊的供应商平台,品牌或供应商以批发形式向亚马逊供货,亚马逊负责销售和定价。供应商与亚马逊是第一方关系(1P),供应商无需担心零售端的运营,专注于生产和供货,不承担库存风险,仅赚取流通的钱。VC模式适用于大品牌、大型批发商、制造商和贸易商。类似于京东自营模式。
SC模式:针对第三方卖家的一种运作机制。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自行销售产品给消费者,并以零售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。卖家与亚马逊是第三方关系(3P),SC模式适用于各类大型及小型品牌商、贸易商、新手卖家。类似于京东的POP模式。
全托管模式:这是亚马逊于2024年6月推出的“低价商店”计划,在亚马逊主站增设一个特价区,低价商店卖家拥有选品权、定价权和活动参与权,而亚马逊收取佣金并提供履约配送、客户服务和退货等支持,以及站内外推广;产品方面以白牌为主,基本是低价低重量的安全产品,平台设置价格上限;仓储物流方面,成交商品先入亚马逊中国仓库,然后由仓库小包直邮给海外消费者,售后则是退款不退货。类似于Temu的全托管模式。
亚马逊的物流模式
亚马逊的电商模式有FBA(Fulfillment by Amazon)、FBM(Fulfillment by Merchant)、SFP(Seller Fulfilled Prime) 等几种类型。
FBA模式:卖家将商品发送到亚马逊的仓库,亚马逊负责存储、包装、配送和售后服务。商品自动获得Prime标志,吸引更多买家,履约时效大幅领先其他电商平台,通常 2-4 个工作日即可送货上门,成为核心竞争优势之一。
FBM模式:卖家自行负责存储、包装、配送和售后服务。卖家在自己的仓库或第三方仓库存储商品,买家下单后,卖家自行处理订单并安排配送。卖家负责处理退换货和客服问题。商品可能无法获得Prime资格,影响销量。
SFP模式:卖家自行配送,但满足亚马逊Prime服务的标准,商品可以获得Prime标志。
模式
| 优点
| 缺点
| FBA
| Prime资格、高效配送、简化运营、全球覆盖
| 费用较高、库存压力、灵活性低
| FBM
| 成本控制、库存灵活、品牌控制
| 无Prime标志、运营复杂、配送慢
| SFP
| Prime资格、品牌控制、成本优化
| 高门槛、运营压力、费用较高
|
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和Prime资格
Prime是亚马逊推出的一项收费会员服务,在美国年费是119美元,中国年度会员是228元,会员权益主要包括:
免费快速配送:大多数商品可以享受无门槛免费两日送达服务
独家折扣:Prime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多专属折扣和优惠,涵盖多个品类
Prime Video:会员可以免费观看大量电影、电视剧集、纪录片等原创及正版内容
Prime Music:免费试听数百万首歌曲,并享受无广告音乐体验
Prime Reading:免费阅读上千本电子书、杂志和漫画
Amazon Photos:无限量照片云存储服务
Prime Gaming:在许多热门游戏中享受会员专享赠品
Prime Wardrobe:允许会员在家试穿服装,再决定是否购买
Prime Day:每年一次仅限会员参与的大促销活动,享有特别折扣
对于卖家而言,获得Prime标签能够提高搜索权重和转化率。亚马逊Prime的设计基于飞轮效应理论:更好的客户体验带来更多的流量,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的卖家,更多的卖家意味着更多的商品选择,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,同时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,从而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,而更低的价格又反过来提升了客户体验。这样,每个环节都能为下一个环节提供动力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,就像飞轮一样,一旦启动便不断加速。
亚马逊对卖家的管理也相当严苛,2021出现了封号潮,主要针对那些违反了《卖家行为准则》等格式条款的卖家,包括滥用评论、刷单、违规账号关联、售卖侵权或假冒商品、不遵守税务要求等,自2021年5月以来,有超过5万中国卖家被封店,损失估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。
本文内容参考:招商证券研究、麦高证券研究、DeepSeek,网络公开资料等
民企观关注民企经营和民企中的个人成长,欢迎关注、评论、点赞、转发!关注后查看主页置顶文章,可获民企相关精讲资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