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25年3月,如果你走在中国县城的街头巷尾,大概率会遇见一家红白相间的零食店——赵一鸣。从2019年创立至今,这个以“省钱就逛赵一鸣”为口号的品牌,已在全国开出超8000家门店,覆盖22个省230多座城市,甚至把店开进了北上广深。
一、现象级扩张:从10平米炒货摊到万店连锁
赵一鸣的故事始于2008年。创始人赵定,一个江西宜春的90后小伙,高中辍学后辗转上海摄影、炒货生意,最终在老家开出第一家不足10平米的炒货店。2015年,他尝试引入小包装零食,意外发现销量翻倍,由此转型为量贩式零食店。2019年,他以儿子名字命名品牌,开启疯狂扩张:2023年门店破3700家,2025年突破8000家,年营收超200亿。
二、供应链+价格战+下沉市场
赵一鸣的“三板斧”直击消费者痛点:
1. 供应链革命:砍掉中间商,成本直降30%
赵一鸣直接与700多家零食厂商合作,省去传统渠道的层层加价。例如,某款饼干在传统商超卖6.5元,赵一鸣会员价仅5.8元。其数字化仓配中心支持300公里内24小时送达,确保零食新鲜度。
2. 价格屠夫:比超市便宜1/3,连矿泉水都卖1元
央视财经曾报道,赵一鸣零食价格仅为市场价7折,矿泉水、辣条等商品甚至比拼多多还便宜。这种“薄利多销”模式让加盟商和消费者双赢:单店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,周日翻倍。
3. 下沉市场:县城大妈的“心头好”
赵一鸣门店超70%位于三四五线城市,精准捕捉县城消费升级需求。在苔湖街门店,家长带着孩子提着满筐零食的场景屡见不鲜,低糖果脯、进口薯片等商品满足全家口味。
三、争议与挑战:小品牌零食的“隐形套路”
尽管风靡全国,赵一鸣也面临质疑:
• 大牌引流,杂牌赚钱:店内乐事、康师傅等知名品牌价格低于超市,但利润主要来自小众杂牌零食,部分产品售价虚高。
• 加盟模式隐忧:开放加盟后,曾因品控不严导致部分门店亏损,后通过“七天实战培训”和模块化装修提升存活率。
四、未来战场:从县城到一线城市
赵一鸣正加速布局高线城市,2025年北京、广州等城市门店数量翻倍。为满足都市人需求,门店引入玩具、现烤食品等品类,同时坚持“零中间商”模式,与良品铺子等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。
零食店里的“拼多多”启示录
从炒货摊到零食帝国,赵一鸣用十年时间证明:在消费分级时代,谁能让老百姓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快乐,谁就能赢得市场。正如创始人赵定所言:“我们不是网红,是‘省钱’的搬运工。”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