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。总有那么几件事,压在每个人的胸口。你拼命想把它推开,可无论怎么用力,它总是牢牢地坐在那里。白天装做乐观,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才会突然意识到,所谓的生活,不就是这几分苦涩与麻木交织的日子吗?
但即便如此,生活还是要继续。是的,人生十之八九都不如意,但剩下的一成,却可能藏着你未曾想过的光亮和希望。一个辽宁姑娘16岁就开始帮家里卖农产品,在卖农产品的几十年里,她遭遇过离婚、家人去世、生意惨淡,可以说人生的苦她都尝了一遍。可如今她已然涅槃,成为了一名一年销售额突破9000万的大老板。
而这一切的峰回路转,竟然都源于一个细节。
故事还要从1998年说起,那一年,刚从职业高中毕业的16岁的徐春莲,放弃了在大连当话务员的安稳工作,毅然辞职回乡,帮父母种有着千果之王的板栗。那时候,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想帮父母减轻点负担。
徐春莲的父母是村里的板栗种植大户,二十多亩地,秋收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。徐春莲回家后,干劲十足,帮着采摘、收购村民的板栗。到2003年,家里已经攒下了五十多万元,徐春莲还打算把家里的院子变成全村板栗的集散地,把板栗生意做得更大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,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,板栗上市的秋季,疫情虽然被控制,但大家还是心有余悸,不敢远行。以往等着上门收购的经销商们,这次一个都没来。家里收上来的100多万斤板栗,眼瞅着就要滞销,父母急得直哭。
21岁的徐春莲坐不住了,她决定自己去山东卖板栗。到了批发市场,徐春莲才发现,初来乍到的她,根本没人理会。徐春莲也不气馁,她就每天站在别人的板栗摊前,观察客户,然后主动找那些买得多的客户推销自家板栗,还送点熟栗子给人尝尝。慢慢地,她打开了销路,把家里的板栗卖出去大半。
后来,气温回升,板栗开始长芽,不能卖了。徐春莲又带着板栗北上沈阳,沈阳冷,板栗不长芽。靠着在淄博积累的经验,她很快在沈阳打开了市场,那一年,家里的板栗全卖出去了,还积累了不少固定客户。
从那以后,徐春莲的板栗生意越做越好,村里的板栗都往她家送。可人红是非多,徐春莲做事风风火火,穿着时髦,经常在外跑销售,村里的流言蜚语就开始蔓延,说她不正经。徐春莲听着这些闲言碎语,心里难受,可她没工夫理会,继续忙自己的板栗生意。
2006年,受不了流言的徐春莲搬出村子,独自到沈阳卖板栗。这一年,她发现市场上的水果因为包装精美,在节假日卖得很好,而板栗都是大袋装,没人抢着买。徐春莲灵机一动,给板栗换上粉红色的包装袋,取名“大吉大栗”,还专门挑了个头大饱满的品种。这一招,让她的板栗在市场里脱颖而出,销售额翻了几番。
日子眼看着好了起来,可生活总爱开玩笑,2010年,徐春莲和丈夫因感情不和离婚,板栗生意也亏了钱。她带着孩子回了老家,原本以为能重新开始,没想到2013年,弟弟突然因病去世,对徐春莲来说,打击巨大。家里人无心打理生意,板栗错过销售期,开始变质。
看着堆积如山的板栗和伤心的父母,徐春莲知道自己必须撑起这个家。她开始思考如何拓展新的销售渠道,让板栗能够更好地销售出去。
这时,她注意到电商平台也有人卖板栗,而且是全季销售,这让徐春莲意识到板栗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错季销售,打破传统销售的季节限制。于是,徐春莲将目光瞄准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拼多多,当时拼多多正在四处寻找货源地合作,她赶上了这一波机遇。
在平台上,徐春莲主动积极找人合作销售板栗,并将自己的板栗一再细分,将板栗按毫米划分。在平台上,消费者可以直观的看到板栗,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不同大小的产品,徐春莲的产品有一部分规格较小但是价格相对低的板栗,这对于许多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十分友好。正是因为这个细节,徐春莲的产品很快就卖爆了。
除了线上销售,徐春莲在线下也下了不少功夫。她主动与当地农户沟通协商,跟他们签了保价协议,承诺不管市场行情怎么变,在她这里收购板栗的价格永远都比市场价高出一毛钱。徐春莲的诚意和实在的做法打动了许多农户,大家都纷纷找到她合作,这样一来,她的货源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。那一年,徐春莲的销售额成功突破了9000万。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|